如何不被AI取代 (2023年更新,因應AI時代的重要思考)
如何不被AI取代
這是之前天下雜誌的一篇文章:張忠謀示警 AI搶人的飯碗
新聞摘要:
張忠謀說,將來很多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後,未來只有5%-10%掌握科技的人薪水變非常高,其他九成的人薪水會變很低。
有關社會面與經濟面即將面臨問題,張忠謀建議政府要找智庫進行整體性的通盤研究與建議,相關的專家也不要只找科技領域的,也要請社會面、經濟面的專家共同協助。
ChatGPT的盛行,AI工具雨後春筍的冒出,以及各項AI的投資,你可以預期往AI前進是不可逆的趨勢,很多人知道這件事,但只有少數人開始進行準備讓自己不被AI取代。
我們預期AI將會像之前網路導入一樣,在未來的10年創造極大變化。
也因此,我們寫了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助你有效準備不被AI取代。
以下是你要讓自己不被AI取代的思考重點:
- 接受並改變思維
- 找出AI能取代的工作內容
- 思考趨勢與價值變化
- 快速提升重點價值
- 開發新價值
如何不被AI取代思考1:接受並改變思維
你一定會同意,當一個趨勢興起時,必定會有許多不同意或不歡迎這新趨勢的人。
這是人之常情。
當初網路興起時,有些人認為網路的弊大於利,不想讓家中孩子吸收到可控制範圍外的資訊。
父母擔心網路會使孩子沈迷,或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,甚至讓孩子不再聽父母的話…
另外,當社群媒體興起時,也有些人堅持不要有Facebook帳戶,不讓Facebook進入其日常生活。
在職涯上,即使很多專業人士都已使用LinkedIn幫助自己,使自己可以接觸到更多其他專業人士、headhunter、招募官等…
但,仍有很多人堅持不要有LinkedIn,只想要有人力銀行帳號,或開了LinkedIn卻不放上任何資訊在LinkedIn上。
這沒有一定的對錯。
因為有些人縱使沒有LinkedIn也爭取到很好的職涯機會,也的確有小孩,甚至成人,因為網路盛行而沈迷其中無法自拔,甚至造成家庭失和…
可是,也有像Amazon這樣的公司,看到網路趨勢興起,積極進入電子商務領域,讓公司從一開始賣冷門書的美國小公司,進一步成長到賣所有產品的全球大公司。
另外,也有人透過經營社群媒體,如LinkedIn,讓職涯發展可以從臺灣拓展至其他地區,體驗不同的文化與觀點。
PS: 關於LinkedIn,你可以讓自己擁有一個LinkedIn Brain。
你可能會好奇,為什麼Amazon或某些人能取得這樣的影響力或改變?
因為當一個新趨勢發生時,他們選擇接受不同的思維,他們首先思考的:
不是這趨勢為什麼發生,而是思考他能如何運用趨勢,
強先一步做出正確決定並採取行動。
這也是為什麼Amazon或許多人才,在網路時代來臨後,不僅保有其公司與工作,甚至讓他在新時代中如魚得水,獲得更好發展。
當我們改變思考,接受AI是未來趨勢,我們就可以做出決定,思考如何善用AI,甚至與AI合作,讓AI增進我們的工作品質與效率。
當我們不是抗拒,而是思考並找尋合作管道,那麼我們就能更快採取行動。
能先思考並主動採取行動的人,就會像Amazon利用網路一樣,讓它成為電子商務霸主,在AI時代生存的更好。
如何不被AI取代思考2:你的工作中,什麼項目可能會被AI取代
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想跟AI合作,但至少我們要期許自己,不是裝作看不到或聽不到,選擇被動抗拒。
除非你剛好就是從事AI領域,不然每個人都需要想想自己的工作內容中,有哪部分工作很可能會被AI取代。
舉例來說,如果你部分工作內容是在倉庫找出客戶訂購的產品,那麼你要小心AI將在這方面取代你這部分的工作。
現在的AI機器人已經可以根據貨號,找出所屬棧板,並將它移出來給你。
雖然現階段AI機器人移出貨品後,仍需要人的協助,將真正需要的產品挑揀出來,再將產品送給物流單位,但原本工作內容的「找到棧板並移出來」,已經被AI機器人取代了,等於這部分的工作就消失了。
另外,在建築業的水泥工匠,原本工作包含疊磚塊,接著再進行灌漿。
不過現在AI機器人已經能幫助水泥工匠疊磚塊,所以未來疊磚塊的工作內容也很可能會消失。
此外,當很多人面對產品或服務問題時,最想要做的就是打電話給客服人員。
然而,客服人員很多時候其實都在回答非常基本的問題,這些問題常常能在官網上就找得到,可是因為很多人不想花時間找,所以仍習慣找客服人員。
隨著AI的發明,如Google Home等智慧型設備的發展,這些設備就能回答你一些基本問題。
因此未來有關回答客戶基本問題的工作內容,也可能被AI取代,而客服人員將會需要回答更複雜的問題。
如果AI能進化的更好,而非現在那種惱人方式,如果是某某問題請按3,當你按鍵後,又再進入選項,某某項目請按6…
那麼,會有更多人願意接受AI回答更緊急的問題。
在運送貨物方面,無人車雖然在安全上仍有改進空間,但不可否認,無人車的發明將可能取代單純駕駛的工作,這對許多傳統的貨運司機,甚至靠Uber工作的人,都會造成影響。
面對AI趨勢的發生,你要做的是:仔細思考,並開始降低或委外那類工作。
你可以將自身工作拆解成許多部分。
舉例來說,如果你是客服人員,你的工作包含了解客戶問題,安撫情緒,找出解決方案,甚至追蹤客戶進度等。
當你將工作拆解後,你可能就能發覺到AI或許有可能聽懂客戶簡單的問題,並從資料庫中提供答案,如貨品寄送或維修進度。
當你知道這項可能情況後,你可以主動建議減少這方面的工作,爭取其他不易被 AI取代的工作,像是安撫客戶情緒,回答更複雜的問題,追蹤客戶解決情況,甚至進行電話行銷等。
如何不被AI取代思考3:未來趨勢與你的價值變化
當你用合作思維先面對AI,並務實地找出AI可能取代你哪部分的工作內容後,你可以更進一步善用身為人的優勢。
也就是「找出/創造這產品成功或失敗的原因。」
人類真正的價值,就在於找出或製造原因。
—土井英司
讓我們一樣用客服人員來舉例。
一般來說,客服人員的流動率不低,而要找到並訓練出一位好的客服人員也不是很容易,因此當招募官找到好的客服人員後,都會希望他能做得久一點。
可是,公司老闆卻常認為客服是花錢單位,不算是營收創造者。
所以你可以想像,AI的出現會讓許多企業老闆想用AI取代客服人力,不過這很難完全實現…
的確,假使AI有更多突破,那麼客服人員所需數量很可能將會更快減少。
但假使一位客服人員能思考更遠,而非單單僅想到解決客戶當下問題,而是更進一步思考如何解決客戶的核心問題或不便,那麼其價值就能有更多提升。
舉例來說,客服人員透過與客戶的長期互動,掌握消費者對自家產品的偏好、市場主要競品的優劣、客戶使用自家產品的情境,如何操作自家產品的情況,與覺得產品使用不便之處等。
當他掌握這些訊息後,他就可以提供更有利的情報給研發人員,如客戶覺得不便的地方,可以幫助研發人員做後續改進。
或者是,客服人員知道客戶實際使用上,會用其他品牌的商品搭配自家產品。
那關於其他品牌的商品,我們公司是否也具備開發的關鍵能力,如果有的話,就可以考慮推出,這將幫助客戶在使用產品上更加順手,或擁有更佳體驗。
客服人員也可以了解客戶當初為什麼選擇我們的原因,與經過實際使用後,更認同自家產品或品牌的地方為何。
他都能將這些重要資訊回饋給行銷人員,行銷人員則能建立更精準的訊息,選擇更適合的通路,甚至挑出更有競爭力的商品組合等。
這是AI尚未無法取代客服人員的地方:客服人員可以分辨客戶背後的細微情緒與語言,並藉由想像力或個人經驗,將事件背景串連在一起,找出真正可能的原因。
當然,未來趨勢或AI會如何變化,沒有人可以說得準,但大型變化都不是一夕發生的,你會有不少時間迎接它。
找出未來可能的趨勢與價值變化,除了需要大量資訊進行分析比對外,想要獲得更深層的變化與價值,「深度思考」會比較單純的統計分析更重要。
而這剛好是AI所缺乏的,也是我們人的主要價值。
AI可以反映未來變化的「結果」,但無法預測製造/找出暢銷的原因。
—土井英司
如何不被AI取代思考4:如何快速提升重點價值
當你找出需要強化或培養哪些特定價值後,下一步就是你如何要快速提升它。
當AI持續提升時,你個人也要持續提升。
舉例來說,當客服人員聆聽客戶對產品的抱怨,或聽到客戶推薦其他公司的競品時,如果他的進修習慣讓他對材料科學有些基本認識,那麼他的回應就不會只是:「好,我跟工程師說」這樣而已。
當你能跟工程師說客戶的期待(你已經贏過90%的人),但如果想做得更好,你可以從自我提升出發。
想看看,如果這位客服人員對材料有基本認識,那麼在溝通過程中他除了能更了解或同理客戶想法,他甚至可以適時教育客戶。
那麼,客戶就可以感受到跟他對談的這個人不是單純的客服人員,而是一位專業人士。
這也將提升公司的形象。
縱使客服人員不會研發材料,但透過與客戶的討論,他可以回饋給工程師一些更具體的想法,幫助工程師加快解決問題的時間,這也會讓你變成工程師最願意合作的客服人員
當然,以這樣的例子來說,你要取得材料科學的知識。
除了自己進修,吸收知識最快的方式是透過他人的指導或合作,也因此面對AI時代,人才最好都能有累積多面向的網絡,結交其他能幫助你提升價值的其他領域的網絡。
如何不被AI取代思考5:開發新價值
縱使我們應用與AI「合作」來置換「取代」的思維,我們也藉由深度思考,找出工作內容中不易被AI取代的價值。
但,AI將隨時間持續演進,所以我們也必須持續演進,也就是「開發新的價值。」
然而,開發新價值,就像產業升級一樣,說起來簡單,但絕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它需要長期投入,而非今天用力喊喊,再掛上個看板或標語,1年後就能看到立即成果的口號。
大部分的人都善於改善,但僅有1-2%的人真正具備創新的能力,能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。
要開發出新價值,你需要有不同的腦袋,這有賴於你具備
– 開放思維
– 耐心
– 跨領域思考
大部分的人習慣將已發生的項目優化,如用更低的成本取得相同產品或效果,優化需要的是大量的分析能力。
不過,開發新價值或新產品,而須仰賴卓越的洞察力,你需要有不同的腦袋來看需求與解決方式。
洞察力,絕不僅是單純的觀察力,而是經由深度思考+耐心+不同領域連結,所鍛鍊出的重要能力。
舉例來說,當你遇到了一個你不懂,但你知道它可能很重要的主題,你是否願意耐心聆聽或閱讀完這本書。
要培養出優異的洞察力,你需要能享受「不知」的時刻,並且用慢讀方式,幫助你建構特定的知識。
就好像喝茶或咖啡一樣,你要用耐心去品嚐不同茶葉或咖啡產地帶給你的層次感。
當然,除了看書外,你還可以
– 建立讀書會
– 擁有智囊團(你可以參考團體教練)
– 雇用教練
這些都能幫助你接受不同想法的撞擊,增進你對多元事物的連結,強化洞察力。
如果你願意壓抑住現代社會強調事事快速的特性,搭配步同領域的撞擊,你將更能進行深度思考,開發出新價值。
當你能按照以上幾點進行思考與練習,我們相信你將能更有信心地面對AI時代,並克服AI帶來的挑戰,也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。
最後,巴菲特曾說:「他做過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在自己身上。」
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you can make is in yourself.
–Warren Buffett
當你想要一位專業教練(點選客戶感受),或與你一同討論協助你對未來作出規劃,發展你的職涯與個人品牌發展時,點選進入了解我們的職涯教練能如何幫助你。
如果你已經有職涯目標,但想要擁有一個更好的系統,讓你能接近目標,歡迎你也加入團體教練等待名單,我們將在下次開放時通知你。
你也可以撥打+886-2-2642-1388聯絡我們,讓我們超過5,000天的學習及訓練,協助你逐步達成目標。
我們是亞洲唯一同時獲得專業履歷、個人品牌、職涯教練、面試教練等7張執照的專業團隊,每年定期進修2次,協助客戶發展職涯是我們的熱情,期待收到你的來信或聽到你的聲音。
We empower you to fulfill your career and dream.
P.S. 如果你對建立與經營個人品牌感興趣,不妨參考Hank的自造成功:提升你營收與收入的個人品牌經營術(它是個人品牌領域中獲得最多正面評論的一本書),你會有更多收穫。
P.P.S. Color Test目前最準確的職業測試工具,幫助你了解最適合你的50項工作,許多IPIB的客戶與讀者都曾使用她,了解自己永遠是最值得的投資之一。
P.P.P.S. 我用LinkedIn找到高薪國外工作深獲讀者好評,也有亞洲headhunter觀點(日、新、港),與LinkedIn最新實用功能,進來了解更多!假使你對LinkedIn有全盤了解,想更了解許多LinkedIn進階技巧,那就讓自己擁有一個LinkedIn Brain。
P.P.P.P.S 想為自己主動爭取更多薪水嗎,閱讀這本書。